首页 >> 动态 >

三伏贴的配方是什么(三伏贴的配方)

2022-11-28 09:23:49 来源: 用户:霍晶冠 

大家好,小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三伏贴的配方是什么,三伏贴的配方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三伏贴的配方是:白芥子、苏子、元胡各20克;甘遂、细辛各10克,研成细末。

2、冬病夏治属于中国传统医学范畴,是依照“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中医理论特色疗法。

3、在中医看来,夏属阳,是一年之中阳盛阴衰之季,而“三伏天”又是当季阳气最旺之时,此时人体与自然界的阳气最为盛旺,利用这样一个有利的时机,以阳克寒,驱散患者体内的阴寒之气,将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从而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4、三伏贴古称“天灸”,是指用特定的中药磨粉用蒜姜汁调成糊状,贴敷在特定的穴位上, 治疗属于虚寒性疾病,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用以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达到扶正祛邪,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用以治疗冬季易发疾病的中医外治疗法。

5、每到伏天,医院就会掀起一场贴“三伏贴”的热潮,三伏贴对很多慢性疾病的治疗都有显著的效果,是冬病夏治的好途径,那么三伏贴的药物组成都有哪些呢?下面中医就为大家介绍三伏贴的药物配方。

6、冬病夏治“三伏贴”现在治疗上被广泛的使用,药膏基本上还是沿用清代张璐在《张氏医通》书中所记载的处方,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麝香作为基本方,并结合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7、其他药物可选用如皂角、百部、前胡、丁香、冰片、麝香等。

8、目前,麝香已非方中必用之品,有使用者,也多以人工麝香入药。

9、现在各家所制备的药膏中,药物配比差别较大,尚没有共识性的结论。

10、据文献报道显示,各药在不同的处方中,相对于不同组成的其他药物,一般比例范围是:白芥子占比最大,约为35-40%,细辛次之,约为15-25%,其他的延胡索约占10-30%,甘遂10-20%。

11、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12、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13、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14、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15、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

16、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17、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

18、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19、三伏贴的功效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20、三伏体阳气旺盛候气血趋于体表通运用三伏贴配使用些幸温发散药物调体阳气能够效祛除身体疾病 哮喘三伏贴配 药物组:白芥、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其比例4∶4∶2∶2∶1 贴敷机:般每三伏进行每两贴敷间间隔两1疗程共贴10 疗程:每贴敷1疗程连续贴敷3 贴敷部位:般经穴主临床用穴位双侧肺俞、俞、膈俞六穴位临床根据辨证肺气虚者加膏肓、膻;脾气虚者加脾俞、关元;肾气虚者加肾俞、定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伏贴配 药物组:白芥、延胡索、甘遂、细辛、姜作基本处结合既往临床经验域特点等进行加减配伍加减用药物麝香、麻黄、肉桂、茴香等 药材炮制:白芥、延胡索、甘遂细辛采用道药材且均用药其白芥加强其药物透皮吸收作用由于白芥外用使皮肤发热、发红甚至起泡临床适调整白芥药物配伍比重既保证临床疗效保障用药安全性 贴敷机:般每夏季农历三伏初、、末伏第进行贴敷治疗(伏20间隔10加贴1)三伏期间进行贴敷每两贴敷间间隔7~10 疗程:连续贴敷3疗程疗程结束患者继续进行贴敷巩固或提高疗效 贴敷部位:肺俞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膻、椎、定喘、膏肓临床应用结合医辨证论治选用俞、膈俞、肾俞、脾俞等穴位 支气管哮喘三伏贴配 药物组: 虚贴:黄芪、苍术、沉香、肉桂、补骨脂等 阳驱寒:白芥、细辛、甘遂、干姜、仙灵脾、延胡索、茴香 药材炮制:述药物均采用道药材药物均采用药药物用量按定比例确定 实施间:伏始隔7贴1至末伏止连贴3 实施 虚贴:属肺虚、脾虚、肾虚患者选用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俞(双侧)、定喘(双侧)肺虚者加太渊穴(双侧)脾虚者加足三(双侧)肾虚者加太溪(双侧) 温阳驱寒:脾肾阳虚患者选用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膈俞(双侧)、气海(双侧) 呼吸疾病说三伏贴主要适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敏性鼻炎、肺气肿、肺病、敏性哮喘、慢性咳嗽、慢性鼻炎、慢性咽炎、反复冒等除外三伏贴关节疾病及些妇科疾病治疗效  三伏天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气血趋于体表,通过运用三伏贴,在配方中使用一些幸温发散药物,调动人体阳气,能够有效祛除身体疾病。

21、  小儿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其比例为4∶4∶2∶2∶1 。

22、  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三伏天进行,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两天,1个疗程共贴10次  疗程:每年贴敷1个疗程,连续贴敷3年。

23、  贴敷部位:一般以经穴为主,临床常用的穴位有双侧肺俞、心俞、膈俞六个穴位。

24、临床可根据辨证,肺气虚者加膏肓、膻中;脾气虚者加脾俞、关元;肾气虚者加肾俞、定喘。

2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26、配伍加减常用的药物有麝香、麻黄、肉桂、小茴香等  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且均用生药,其中生白芥子可以加强对其他药物的透皮吸收作用。

27、由于白芥子外用可使皮肤发热、发红,甚至起泡。

28、临床上可以适当调整白芥子在药物中的配伍比重,既可以保证临床疗效,又可以保障用药的安全性。

29、  贴敷时机: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

30、在三伏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31、  疗程:连续贴敷3年为一疗程。

32、疗程结束后,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33、  贴敷部位:肺俞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大椎、定喘、膏肓,临床应用中可以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选用心俞、膈俞、肾俞、脾俞等穴位。

34、  支气管哮喘三伏贴配方  药物组成:  虚贴方:黄芪、苍术、沉香、肉桂、补骨脂等。

35、  阳驱寒方:白芥子、细辛、甘遂、干姜、仙灵脾、延胡索、小茴香。

36、  药材炮制:上述药物均采用道地药材,药物均采用生药。

37、药物用量按一定比例确定。

38、  实施时间:头伏开始,隔7天贴1次,至末伏止,连贴3年。

39、  实施方法  虚贴方:属肺虚、脾虚、肾虚患者选用。

40、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心俞(双侧)、定喘(双侧)。

41、肺虚者加太渊穴(双侧),脾虚者加足三里(双侧),肾虚者加太溪(双侧)。

42、   温阳驱寒方:脾肾阳虚患者可选用。

43、选择肺俞(双侧)、脾俞(双侧)、肾俞(双侧)、膈俞(双侧)、气海(双侧)。

44、  就呼吸疾病来说,三伏贴主要适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肺气肿、肺心病、过敏性哮喘、慢性咳嗽、慢性鼻炎、慢性咽炎、反复感冒等,除此之外,三伏贴还对关节疾病及一些妇科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