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放射虫科普(放射虫)

2022-12-26 20:38:22 来源: 用户:单于永清 

大家好,小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放射虫科普,放射虫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放射虫为原生动物门肉足虫纲的一个亚纲。

2、海生浮游生活,个体微小,常呈放射状,由细胞质伸出丝状、针状、分枝状或网状的伪足,直径一般为0.2~0.3mm,少数可超过lmm。

3、体中央有一球形、梨形或圆盘形的中心囊(central capsule)。

4、中心囊表面被有假几丁质薄膜,将细胞质分为囊内和囊外两部分。

5、囊内和囊外细胞质通过中心囊表面上的小孔相互沟通。

6、囊内有一个或多个细胞核,囊外细胞质多具空胞,能增加放射虫的浮力,有利于浮游生活(图3-1,2)。

7、放射虫骨骼成分大多数为硅质,少数为硫酸锶。

8、形状多样,一般有球形、椭圆形、圆锥形、帽形、盔形和盘形等。

9、放射虫的骨骼构造极为复杂,大致可划分为如下三种类型:①网状骨骼(图3-1,4);②同心状骨骼(图3-1,5);③分散状骨骼(图3-1,3)。

10、绝大多数放射虫生活在盐分正常的海洋中,自洋面到4000余米深处均有放射虫生活,某些放射虫可生活在更深的水层中,但主要营漂浮生活。

11、放射虫死亡后,下沉到海底,堆积成放射虫软泥。

12、多数放射虫分布在温暖的海洋中,由赤道向两极迅速减少,如太平洋放射虫主要分布于赤道南北纬20°以内,少量可分布于两极的寒冷地带。

13、通常在暖流地带放射虫的壳小而薄,刺细长,而寒流地带的放射虫壳大而厚,刺粗短。

14、此外,放射虫在海洋中还有垂直分布的现象。

15、因此,根据地层中化石的组合性质,壳形的大小和壳饰,可推断沉积时的海水深度,但在具体应用时,还必须考虑到在同一地点上不同深度的放射虫,死后也可堆积在一起。

16、放射虫不仅为地层划分、对比,以及古地理和古气候研究提供依据,对研究蛇绿岩套和混杂堆积也具有重要意义。

17、图3-1 放射虫的形态及代表属(1,2,4,5据Haeckel,1887;3据谭智源等,1976;6~10引自Cainpbell et Moore,1964再版)1—放射虫的构造;2—放射虫的部分横切面;3—分散状骨骼;4—网状骨骼;5—同心状骨骼;6—Astrolithum bulbiferum,×105,全新统;7—Caryosphaera groddecki,×50,泥盆系;8—Podoeoronis(P.)toxarium,×140,全新统;9—Bathropyramis(Cladopyrarmis)ramosa,×105,全新统;10—Cannosphaera antarctia,×13,全新统。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