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写作背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作背景)

2023-01-18 18:10:43 来源: 用户:嵇莉紫 

大家好,小陆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写作背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作背景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编辑本段][注释]1.六月二十七日: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的六月二十七日.2.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4、3.黑云翻墨: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

5、遮:遮盖,掩盖。

6、4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7、5.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跳入水中。

8、6.白雨跳珠: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就像珍珠般跳落。

9、8.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10、9..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11、10.未遮山:还没有把群山遮住。

12、11.望湖楼:楼名,在杭州钱塘门外西湖上。

13、古诗今译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14、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15、作者的意思:风雨过后,会很漂亮。

16、每件事都会有它最完美的结局。

17、[编辑本段][解析]“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中的“未遮山”以及“跳珠”、“乱入船”这几处写出了雨下得很急,乌云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雨点便好似珍珠一般乱蹦乱跳地窜上了船。

18、雨才刚刚下了一会儿,忽然卷地而来的一阵大风就把雨和乌云吹得无影无踪,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19、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

20、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

21、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22、名句赏析——“白雨跳珠乱入船。

23、”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

24、作者先从暴雨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

25、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

26、正在人们感受暴雨的壮观场面的时候,一阵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

27、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

28、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

29、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

30、作者自己非常欣赏这首诗,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31、”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

32、望湖楼——在杭州塘门外西湖边。

33、夏天的西湖,忽而阴,忽而晴,忽而风,忽而雨,千姿百态,分外迷人。

34、这首小诗就是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35、前两句写云、雨:墨汁一般的浓云黑压压汹涌翻腾而来,还没来得及遮住湖边的山峦,就在湖上落下白花花的大雨,雨脚敲打着湖面,水花飞溅,宛如无数颗晶莹的珍珠,乱纷纷跳进游入的船舱。

36、“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两个形象的比喻,既写出天气骤然变化时的紧张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37、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

38、“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39、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

40、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41、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

42、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