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会如何打造? 看专家们在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怎么说
【环球网 记者 陈超】5月6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中国电子学会、福州市人民政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二届中国智慧社会发展与展望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成功召开。
“智慧社会”对于许多人而言,既熟悉又陌生。智慧社会到底是什么?包含哪些内容?智慧社会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哪些影响?论坛上,多名嘉宾汇聚一堂,通过主旨报告、高峰对话、专项活动和主题演讲等形式,围绕“智慧社会”阐述各自的观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王新哲表示,我国智慧社会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数字经济繁荣发展,产业融合持续深入。“未来一个时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深入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夯实智慧社会发展基础,二是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提升智慧社会发展能级,三是做强做大数字经济,打造智慧社会发展新引擎。”王新哲说。
数字已成为建设智慧城市的核心要素。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数字经济百人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杨学山看来,城市的发展需要与数字进行深度融合,围绕城市发展目标,进行系统、全面的城市数据规划、管理和应用,以实现城市智慧化发展。
智联网系统是未来信息网络的发展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军指出,智联网系统是一种通过知识实现的在智能层面的人、机、物、环交互、协同与共融的系统,将促进网络个体的智能化发展以及网络群体的协同化发展,是未来信息网络的发展方向。智联网系统在教育、医疗、制造、能源、空天、立体交通等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将引发人类社会迈入智慧社会的重大变革。
“智慧城市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需从构造良性产业生态入手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联席会议主席邬贺铨表示,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圈将服务于政府与企业,紧跟国家关于数字中国、智慧城市、智慧社会等政策要求,聚焦重点场景,发挥生态圈产业协同的价值,促进各行业的互联互通,打造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合作共赢平台。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指出,智慧城市的万物互联需要数字和可信产业的支撑,委员会将以应用为导向,以产业为主线,以技术为核心,凝聚国家职能部门、国内重点企业、基础电信运营商、地方政府、社会组织等产业链上下游的共享资源,加快数字身份方面的基础建设和技术应用,打造中国数字身份以及可信产业发展的新生态,把智慧城市、智慧社会的建设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