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宝马新5系李和华晨宝马新5系李的配置怎么样?
在课文开始之前,说一些离题的话。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的时间都变得越来越宝贵和碎片化,阅读习惯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我们现在在试的新车,视频版和文字版都是初试,视频版普遍更受欢迎。原因也很简单。现在,人们更愿意花一点时间看十几分钟的视频,却没有耐心看一篇长的或者不太长的文章。但是由于视频时长确实有限(视频太长,人们不愿意看,总喜欢快进),而且文字往往能承载更多的信息,试驾结束后,我们回到酒店,经过思考和感悟沉淀后往往会写出更详细的东西,所以我们不仅保留了文字版的初试,还保持了文字内容的质量要求不变。当然,我们一直在探索是否有更好的方法,让大家同时对两种内容载体感兴趣,从而为自己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
在这次对新一代5系李的第一次测试中,我们试图让视频尽可能快,而文本版本略有延迟。因为这款车是市场上的重量级车型,也是一线豪华品牌宝马的造车技术的集大成者,确实很难在一个短视频里把一切都解释清楚,还是希望能在文字中透露更多的信息,阐述更多的观点。尤其是当我想到豪车用户很少看评论,想偷懒,打算少写的时候,宝马告诉我,国内上一代5系的平均车主年龄只有35岁。啊!这个年龄的人应该还是喜欢看评论吧?所以我又沉了下去,试着敲我的键盘…
好了,废话,正式开始说第七代宝马5系吧,这次是国产5系李。
外观一:宝马提供豪华套装和M运动套装两种外观风格,供你选择。
解读:这一代宝马5系的设计是没有争议的,尤其是宝马的设计总监卡里姆哈比卜在年初离职的时候。很多人说7系和5系设计的差评都是他背黑锅。刚开始只看图,在车展上看到新一代5系的时候,我也有过这样的想法:这款车没什么好看的,就那样,永远追不上第五代Gogo!
但实际情况如何呢?在真实场景中,在路上,我看到了更多的新一代5系,然后我看着第一代的图片,一代一代往下看,再一想,我惊讶地发现新一代5系怎么会是最美的一代。尤其是结合宝马目前的风格趋势,已经不再满足于做一个“运动品牌”,而是真正的“豪华品牌”。作为一款中级豪华车,5系在保留宝马传统设计风格的同时,一定要有沉稳的气质。而现在5系已经做到了!这样的车会比第五代拥有更多的受众;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希望与E级竞争。
华晨宝马的国产长轴版也想出了更万无一失的方案:提供M运动套装和豪华套装两种运动风格。我在试运行的时候在微博做了一个小调查,两种风格的支持者各占一半左右。我个人一般比较喜欢M-kit版本,但总觉得M-kit版本尾部的两个扩散器状的造型太突兀了,尤其是在浅色的车上,相对来说我更喜欢豪华套装的尾部。不过不同风格套件之间的争议应该是宝马喜欢看到的,因为消费者觉得自己有选择的权利,不会轻易换到其他家。
外观二:尽量减少风阻。
解读:从这一代X5开始,宝马对降低风阻有着强烈的执念。作为最新的5系,车身上有各种开口,然后是主动进气口。当然,效果是明显的。标准轴版本的阻力系数为0.22,长轴版本的阻力系数为0.25。要知道,一般都是像普锐斯这样不考虑美观的(谁看到我的黑色丰田?),轮胎最窄的车可以尽可能的降低风阻,而轮胎巨大的5系车风阻非常大,所以这两项成绩已经非常非常了不起了。
由于前期试驾中部分媒体获取的信息不足,导致标准轴的阻力系数被误装在长轴版本上,导致部分网友对宝马的宣传产生误解。但是宝马真的没有说过“长轴版的阻力系数是0.22”这句话。而且长轴版的阻力系数有点大,不能用这个黑宝马。因为同一个车型,轴距加长后,阻力系数肯定会有很大的变化。如果想让长轴版达到标准轴版的数字,也就是要重新设计设计和风洞,类似于重新开发一辆车。那些1000万元级别的超跑品牌可能愿意做这种事情,但是你不能指望宝马用5系车来做。
车主为这么低的阻力系数买单有什么好处?当然是动力更好,油耗更低。但它与你每天的驾驶密切相关。
外观3:“无歧视”的轻量级作品
解读:为了提高动力,降低油耗,除了降低风阻,还要减轻重量。国产5系李这次和标轴版一样,发动机舱盖、尾舱盖、四门都是铝制的。如此一来,全新5系李的白车身比上一代轻了50公斤,全车也比上一代轻了130公斤,成绩斐然(之前一些报道中的减重100公斤,其实是标轴版相比上一代的减重数据)。
华晨宝马特别强调,这次减重要“一视同仁”。估计也是因为一开始某辆车出了什么事,所以这次宝马想从同一个国家的某辆车上脱身。一般对于车身用铝件有两种看法:一种是铝比较轻,当然好;另一个是铝件维修太贵,对车主未来的维修费用不是很友好。我个人也对使用铝制零件感兴趣。
是持相对肯定的态度,因为现在这一代的奥迪A6早就用上铝车门,A8用上全铝车身,路虎等豪华SUV也大量用了铝制部件,但我们好像也没听说过哪个车主维修这些铝制车身部件让腰包大出血。材料成本的不断降低和维修工人的熟练度提高,都让铝制部件并没有以前那么贵气凌人了,完全可以去接受它。但买保险那边请记得不要小气。表象四:从只能买7系的“表”到也能买7系的“里”
解读:上代5系Li刚出来时我们都惊呼:完了完了,这回还有谁愿意去买7系啊,这货简直看上去和7系差不多了好吗!
但严格意义上来说,上代5系Li只是有个7系的“表”,它在机械部分和上代7系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但这代5系,了不得了,除了尺寸、空间、各种车内装备都高度向7系看齐之外,悬挂形式、副车架等等也和7系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国产的540Li还在后轮加了空气悬挂,有点直接向7系宣战的意思了。再联想到540是六缸而730是四缸,这世界是怎么了……
关于这一点,我也是有点没读懂。在我们这辈人的传统概念中,5系是中产阶级、高管的座驾,而7系是真正的“老板车”,两者的阶级差别是很分明的。现在宝马把5系越来越往上提,而让7系不断往下沉,这是一种什么玩法啊?但对于手握50万元的消费者来说,你现在买到的5系,里里外外都和7系差距不大,这是超级具有性价比的事。也许这也是让你下决心购买这台车的重要原因。
表象五:接近无可挑剔的动态表现
解读:用了7系的“底盘”,还同时有了7系的动力系统(我好像还是不太愿意相信这是真的),新一代5系的硬件基础已经很强了,这也让它有了超越上代的底层建筑。坦率讲,上代5系直至现在,其机械表现在同级中都仍然是最强的,这对其它厂家是一种讽刺,但这又确实是真的。在前代如此优秀的情况下,新5系要更进一步是很难的,但它又确实做到了。
动力方面,这次开了主打的530Li,新的B48发动机加改进型的8前速变速箱。我们以前老说宝马把采埃孚的8AT消化得最好,但现在新5系又做得更好了。变速箱换挡那个及时、那个悄无声息啊,动力来得那么线性、那么持久啊,真是够其它厂家喝上一壶的。而且现在这台变速箱的齿比重新调过,日常开是真的对省油有帮助:100km/h时发动机1400转,120km/h时1700转,真都快赶上CVT了。
我们老说现在的宝马变得越来越不运动了,某种意义上是吧,但它的一些优秀的东西真的没有丢掉。例如这个级别很多车型的转向都是轻的可以虚的可以,高级感是算有,但质感比较欠缺。而新5系的这个转向一转起来,那轻重度,那比例感,真是说不出的舒服。减重后的车身和新的悬挂结构,让整台车开起来的整体感更加强了,上代那种拖着个屁股跑的奇怪感觉也没有了。你说这个级别有什么车开起来比新5系更让人开心?捷豹XFL?远去的凯迪拉克CTS?也许开心是开心了,但在让你开心的同时,新5系同时还能提供更全面、更高级的质感,这才是厉害的。
而且这车的静音真的好可怕。我其实并没有期待新5系的静音有多强,因为宝马的动力系统好,底盘操控好,静音差一些也不会让我们对它减多少分。但事实是,这车的车厢静音做得很夸张,真的是没有哪个地方有遗漏。连很多车喜欢打点小马虎眼的后排,它都没有露出破绽。我们在高速上有一段时间要车内录音,把音乐和对讲机、通风座椅等都关掉了,当时时速在100-110km/h左右吧,那时我竟突然感觉车厢里有点密闭得让人耳朵不舒服,这种奇异的“隔离感”以前是 属于雷克萨斯,尤其是上一代雷克萨斯的,现在竟然让我在5系上感受到了!
我全程开了200多公里,一直想找到新5系在动态方面的破绽,最后算是被我找到一点吧:这台车在大部分路况下的底盘滤震、动态平稳度都非常好,但在一些不太平整的路面上跑时,如果速度很快(120km/h以上),车身上下浮动得还是有点明显,给人主观上的那种德国车、宝马车传统的死死咬住地面的感觉不够足。但这也是从上代开始就遗留下来的特性,算是5系或者宝马往舒适那边靠的副作用之一。但即使如此,这台车的综合动态表现在超越上代之余,仍然是同级最强,当然比奔驰E级是毫不犹豫的强。
表象六:不算新鲜的车厢,但有足够新鲜的装备
解读:编辑部同仁可以作证,我是没少黑过宝马的内饰,所以我评价新5系的车厢会绝对“客观”。这次新5系的内饰嘛,当然你拿去和奥迪、奔驰的内饰比,它还是比不过,但如果以宝马自己的全家族平均水准来说,这车算是水准之上的。当然有人提出的另一个黑点是设计毫无新鲜感,Come on!现在大家都在玩家族化设计,都在玩套娃,你早就应该想到5系的内饰大概就是这样了,你还指望宝马能给你变出花来吗?
在这个不那么新鲜的车厢里,装备是宝马在宣传时讲得最多的了。当然我们上面也说过,很多的东西是直接从7系上下放过来的。只要你够钱上高配或者选装,你就可以得到:驾驶相关的,有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各种碰撞预警、全景摄像、自动泊车等等;中控系统方面,有第六代的i-Drive,带手势遥控、触屏加手写触摸板、互联驾驶、无线连接Carplay等等;娱乐及其它方面,有星空天窗车顶、车内氛围灯、后座平板电脑、香氛装置、哈曼卡顿或宝华韦健音响等等等等。我真的真的很想知道,730Li在旁边听我数这些东西时,心里到底是一个什么感想,会不会有一句MMP不知当讲不当讲。安啦,小弟毕竟要去打强大的E级,大哥就牺牲一下吧。
表象七:空间基本免检,但尾厢要多加留意
解读:5系长轴版的空间表现,基本也不用多说什么了吧,你们应该想也想得到肯定是很大的。这个车的后座其实真的可以去好好坐一下体验一下,一是在设计长轴版时,后座的座垫长度、靠背厚度等都是做了重新的设计,乘坐体验是够好的,我在车展时也同时感受过标轴和长轴的后座,确实是长轴的更好;二是新5系的这个后座虽然也比前排略高,但没有7系那样高得夸张,在实际的道路乘坐体验中,5系的后座也没觉得有7系那种坐得高、感觉晃、容易晕车的感觉。
但后座也有一点点改进余地:新5系的后座很投中国人所好,搞了可调座椅、可调头枕,还连奔驰那个“外挂”头枕也学来了,但是它的可调节角度还不够大:调得直立一点的角度,基本是坐得不舒服的,所以大部分人一上去就会调到最躺的那个程度。而到了最躺的那个程度,我觉得也没有足够“躺”,不是那种能让人完全慵懒地坐的角度。如果能把可调角度做得更大一些,就完美了。
另外,为了后座可调,标轴版上的后座分割放倒没有了。这还不是关键,关键点是新5系的尾厢在同级里是比较小的(这还是在没备胎的前提下),而且两边的内壁平整度也很不好,貌似我没见过德系豪华车尾厢两侧处理得这么随便的。放高尔夫球包,或者机场接送放大箱子,这个尾厢有时真可能会卡壳,对尾厢空间需求高者请在选车时着重考察这点。
最后,和E级之间的购买建议
在我最看好的A6L还没那么早换代的情况下(完了,这句话似乎暴露了我奥迪粉的本质),新一代5系Li在市场上最大的对手无疑是奔驰E级了。怎么说呢?E级在卖相上确实做得非常非常好,尤其是内饰,那仪表、那中控,看了就真有让人立马掏钱签单的意愿。但这代E级在机械性能上,尤其是底盘表现,真心是有点对不起奔驰这个品牌,甚至我觉得相对于W212都是一种退步。而5系Li,似乎只是卖相上差了一点,但内里却无比强大。所以如果你是个人审美取向,或者生意商务往来,需要豪华体面的外观和内饰的话,你可以去选E;如果没有这些方面的需求,买5系Li其实是算把钱花得更值了一些的。
最后的最后,送走老朋友迎来新朋友,也是一种感慨
上一代的宝马5系Li,我开过很多很多次,不仅是厂家试驾会,而且其它很多厂家的内测,以及我们的对比测试等等,只要是这个级别或者这个价位的对比,我们都会把上代5系Li请过来,当做一个标杆。综合各方面,能完全赢过它的,还真的没有。如果哪个对手在某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赢了5系,那它都值得大吹特吹一下了。上代5系Li就这么的,标杆位置一直在那里坐着,一坐坐了7年。
所以我也一直在想,上代5系如此了得,新一代5系要做到怎么样,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呢?尤其是在新一代7系给我留下了一点阴影之后,我更是有点惴惴不安。好在宝马还真做到了。虽然比上代提升得不算大,虽然价格似乎比上代高了些,但貌似以后这几年,这个新家伙又要往标杆那个位置一坐,等着周围一个又一个对手涌上来了。看来,这又会是未来几年我会经常开的一台车了。
还有什么话说呢?直接给强烈推荐评级吧!
【第七代宝马5系Li首试印象】
突出优点:动态表现几近无可挑剔;高配版车型上有很多越级高级装备;车厢乘坐空间宽敞。
主要短板:尾厢偏小;后座的可调角度还可以再大一些;悬挂在极限状态下还是有点拉不住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