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循环是什么】米勒循环是一种内燃机工作循环,由美国工程师罗伯特·米勒(Robert Miller)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它与传统的奥托循环和狄塞尔循环不同,主要通过改变进气门的关闭时机来优化发动机效率,提升热效率并降低油耗。以下是关于米勒循环的详细总结。
一、米勒循环概述
米勒循环的核心在于“延迟关闭进气门”,即在活塞压缩行程尚未完成时,提前关闭进气门,使得部分空气被压缩后又重新返回进气道,从而实现“膨胀比大于压缩比”的效果。这种设计可以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减少爆震现象,并改善燃油经济性。
二、米勒循环与奥托循环的区别
特性 | 米勒循环 | 奥托循环 |
进气门关闭时间 | 压缩行程中提前关闭 | 压缩行程结束时关闭 |
压缩比 | 较低 | 较高 |
膨胀比 | 较高 | 与压缩比相同 |
热效率 | 更高 | 相对较低 |
燃油经济性 | 更优 | 一般 |
爆震倾向 | 较低 | 较高 |
三、米勒循环的优点
1. 提高热效率:通过膨胀比大于压缩比,提高能量利用率。
2. 降低油耗:更高效的燃烧过程减少燃料消耗。
3. 减少爆震:较低的压缩比有助于避免爆震现象。
4. 适用于混合动力系统:在混动车型中表现尤为出色。
四、米勒循环的缺点
1. 功率输出相对较低:由于压缩比降低,动力输出不如传统奥托循环。
2. 需要涡轮增压辅助:为了弥补动力不足,通常搭配涡轮增压使用。
3. 结构复杂:需要精密控制进气门的关闭时机,增加制造难度。
五、应用领域
- 混合动力汽车(如丰田普锐斯)
- 高效节能型燃油车
- 一些高性能发动机中作为辅助技术使用
六、总结
米勒循环是一种通过优化进气门关闭时机来提高发动机效率的技术,虽然在动力输出上略有不足,但其在燃油经济性和热效率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现代高效发动机的重要设计之一。随着混合动力技术的发展,米勒循环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