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感应式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电磁感应式点火系统是一种早期应用于内燃机的点火方式,主要通过电磁感应原理来产生高压电火花,以点燃发动机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体。该系统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在早期汽车和摩托车中广泛应用。其工作原理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即当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以下是该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组件名称 | 功能说明 |
点火线圈 | 由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组成,用于将低压电流转换为高压电能。 |
断电器 | 控制初级电路的通断,通过机械或电子方式实现电流的周期性中断。 |
高压导线 | 将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传输到火花塞。 |
火花塞 | 在气缸内产生电火花,点燃压缩后的可燃混合气体。 |
蓄电池 | 提供初始的低压电源,供给点火系统工作。 |
工作原理总结:
1. 电源供电:蓄电池提供低压直流电,通过点火开关进入点火线圈的初级绕组。
2. 电流流动:初级绕组中形成电流,产生磁场。
3. 断电器动作:当活塞到达上止点前,断电器触点闭合,电流持续;随后触点断开,切断初级电路。
4. 磁场变化:初级电路被切断后,磁场迅速消失,导致次级绕组中感应出高电压。
5. 高压放电:高电压通过高压导线传递至火花塞,产生电火花。
6. 点火燃烧:电火花点燃气缸内的混合气体,推动活塞运动,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电磁感应式点火系统虽然在现代车辆中已被电子点火系统取代,但在一些老式设备和特定应用中仍具有实用价值。其原理清晰、结构稳定,是理解现代点火技术的基础之一。